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 热搜 🔥
1
1
2
123456
3
法明传[2024]173号
4
中共中央
5
写小说
6
中美友好合作故事
7
赵紫阳
8
九边
9
帝国政界往事
10
南京李志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首页
下载应用
提交文章
关于我们
🔥
热搜
🔥
1
1
2
123456
3
法明传[2024]173号
4
中共中央
5
写小说
6
中美友好合作故事
7
赵紫阳
8
九边
9
帝国政界往事
10
南京李志
分类
社会
娱乐
国际
人权
科技
经济
其它
法明传[2024]173号:1月1日起,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,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
法明传[2024]173号:1月1日起,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,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
2025.1.1起,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、答辩状示范文本(附下载链接)
法明传[2024]173号:关于加快推进起诉状、答辩状示范文本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(附下载链接)
2025.1.1起,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、答辩状示范文本(附下载链接)
生成图片,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查看原文
其他
女人一旦争起冠姓权,就成了“田园女拳”?
Original
小梅子
橙雨伞
2021-01-17
女性对“冠姓权”的争取,是消除男尊女卑的文化歧视,女性反抗压迫、争取平等地位的重要一步。
最近,一位女性因为“冠姓权”受到了不小的关注。
事情源于她发布的一条微博,据她描述,她和前夫离婚的导火索是
孩子冠姓权的归属问题
。
她提到,自己在
“女权意识”觉醒
后,决定给男孩改姓。虽然一开始采取了“父姓+母姓”的折中方式,但自己依然如鲠在喉。几经周旋,她选择与前夫离婚,同时放弃了男孩的抚养权。
△原博主的微博
原文发布不久后便“出圈”了,大量评论蜂拥而至,有维护的,也有批评与谴责的。
“单凭一个姓,就非得离婚?”
一些支持原博主的网友表示,对于“冠姓权”的争取是女权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。特别是像原博所提到的那样,
女性在生养孩子的过程中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代价,理应享有这项权利。
而对这位博主的质疑无非是以下内容:
孩子跟谁姓没有那么重要,不至于闹到离婚的地步。
再者,如果这位母亲真认为“冠姓权”如此重要,为什么她自己不改姓?
假设孩子随了她的姓氏,那就意味着实际上跟从
的是孩子外公的姓,并没有脱离“冠父姓
”的范畴。
此外,原文中的男主人公并不符合传统意义上对“渣男”的定义,相反,他甚至算得上是一位条件不错的结婚对象:
“五官中上等、身高183”、“不抽烟不喝酒不应酬,下班就回家”。
他们之前的小家庭也不是“丧偶式育儿”,这位前夫能“带娃做家务”,还支持她去追寻梦想、发展事业,并且搬到她满意的城市生活。
博主的叙述里,也没有常见的出轨、家暴、婆媳矛盾等“难念的
经”。在原文中,她只将离婚原因总结为“冠姓权”的归属问题。
而照她的描述来看,她的前夫也不是不接受沟通的那种人,单单一个姓氏根本不会对两个人的婚姻生活造成实质性影响。
此外,也有不少网友批评原博主对孩子的态度,指责她在婚变后将孩子像物品一样抛弃,特别是她对男孩和女孩的双标态度让人不适。
所有这些批评声叠加起来,就有了对她“离婚还是为了分财产”的恶意揣测。
离婚与否都是个人的选择,但原博主很明确地提到了
“女权”、“冠姓权”、“自由”
等字眼,由此引发了公共性的讨论。
图/《最完美的离婚》
网友对原博的批评声是一个缩影,折射出了目前
我们国家“冠姓权”落地的双重性
:
一方面,不少人认为随谁姓不是什么大问题,担不起“权利”这么宏大的词汇。
另一方面,
追随父姓,抑或父姓在前
,
依然是很多人不假思索的选择。
因为“习惯了”,所以,他们也不深究其中的原因,
最多只能诉诸“遵循传统文化”。
在这种“传统文化”的影响下,不少家庭中只有在男方“入赘”的情况下,子女才会跟随母姓。而“入赘”的女婿,多数在家庭中的地位不高,也很容易被亲戚朋友看不起。
那么,人们脑海里根深蒂固的“传统文化”到底是什么?
“传统文化”又是如何规训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处事逻辑的?
归根结底,女性争夺“冠姓权”的行为,在当代又承载了怎样的意义呢?
“冠姓权”究竟属于谁?
2017年,《中国青年报》针对“冠姓权”进行了一项有趣的调查。结果显示,接近半数的受访者不能接受孩子随母亲的姓。
这样的数据让人比较迷惑,因为按照我国《婚姻法》中的规定,
现在的法律保障了父母双方拥有平等的冠姓权,也就是说,在法律层面上,
“冠姓权”的归属问题不存在争议。
然而,法律上的平等并不意味着文化里的歧视也被一并消除。
我们的文化注重“香火”的绵延,想要建立一个家族,必然需要“香火”不断,需要后代随父姓和随父居。
随父姓代表了一种身份的确立,能够证明一个孩子被他的宗族接纳了,而随父居则保障了地域上的接近和血缘上的传承。
此外,家谱、祠堂、辈分等衍生物也进一步巩固了这种文化。
图/《清平乐》
这种文化对女性的迫害体现在什么地方?
随父姓,母亲丧失了对子女的“冠姓权”;随父居,切断了女性和原生家庭的联系。
在这套制度中,女性在婚后最重要的任务便是“传宗接代”,只有生完孩子,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。
除了生孩子,宗族对女性还有一点要求:生男孩,保证“香火不断”。
因为女孩终究要嫁人。
如果做媳妇的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呢?
夫家便拥有充分的理由将女子遗弃,且不需要付出任何赔偿。而且,当这套父权逻辑被女性内化后,难免出现多年媳妇熬成婆,“女人为难女人”的悲剧。
这种男尊女卑的局面就像是一个无解的九连环,束缚着世世代代“无名”的女性。
在这种权力关系下,女性始终处于一种被动、低下和失语的状态。
可以说,女性对“冠姓权”的争取,是消除男尊女卑的文化歧视,女性反抗压迫、争取平等地位的重要一步。
那么,通过历史上女性的诸多努力,发展到现代社会,这种局面有所好转吗?
如今,家庭中话语权的确立越来越受到
经济能力的主导
。
当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”的糟粕文化愈发受到人们的排斥时,女性得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“子宫机器”的工具人角色,走向职场,实现经济独立。
当家庭分工不再只遵循“男主外、女主内”的规律后,女性受到的桎梏正在被逐渐打破,这为女性拥有“冠姓权”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。
此外,现代科技水平的提高,以及户籍管理制度的完善,也降低了对过去“认亲”方式的依赖。
对子女而言,只有随父姓才能确立身份、只有男孩才受到家族承认的时代一去不返,传统“姓氏”背后的权力关系已被重新书写。
但传统的婚姻体系仍未完全瓦解,
随父姓、随父居仍是很多人默认的选择。
作为补偿,男子娶妻时,往往需要支付一定金额的聘礼。这些物质补偿形式多样,在数量上也必须远高于女方的嫁妆,以求显露迎娶的“诚意”。
此外,重男轻女的陋习也仍并不少见。有些父母会将本该属于女儿的聘礼交付给儿子,或者只提供给女儿份额较少的嫁妆钱,而把多数积蓄都留给儿子。
女性原生家庭中这些婚前不平等的财产交易,会不会使得她们在嫁入夫家后地位更低呢?
写在最后
纵观这两天愈演愈烈的“冠姓权”之争,看似百家争鸣,实际上却越来越走向混乱的性别骂战,和针对原博主及其他用户的人身攻击。
与其将原博主当做泄愤的靶子,不如思考当我们遇到类似的难题时,将会如何处理。
理想中“冠姓权”的归属自然是由婚姻中的双方自由商议和决定,但事实上,权利的落地并没有那么简单。
正因如此,当越来越多元的冠姓方式出现并为人接纳时,我们不免欣喜于这种平权道路上的进步。
图/《最完美的离婚》
在未来,关于“冠姓权”的讨论还可以有很多的延伸,比如当孩子随母姓后,会不会被视作出生于单亲家庭,而受到本不该有的恶意?我们又该如何消除它?
或许,比起改姓的结果,更重要的是家庭和社会能够在“冠姓权”这个问题上,通过自由、平等的讨论与选择,逐渐淡化姓氏作为一个身份标签的意义,淡化其除了符号以外的内涵。
你会去争取冠姓权吗?
P.
S. 本文观点仅代表特约作者个人观点,部分图片来源网络。
点在看,支持作者☟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{{{title}}}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